奶思说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秋燥明显。但是牛牛们却依旧生活的超级舒适,因为他们早就已经住上了充满科技的“家”。霜降时节,随着奶思一起去到安徽蚌埠,看一看“智慧牧场”中惬意生活的牛牛们吧~
来自淮河文化发祥地的牧场
奶思奶知识:蚌埠市,别称珠城,古代因多蚌而得名,意为遍布河蚌的码头。蚌埠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为牛牛们提供了充足的口粮。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流传迄今的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也来源于此,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游尊龙凯时牧场
蚌埠牧场成立于2011年7月,总占地面积 3988亩,共有27栋牛舍,其中泌乳牛舍8栋,每栋泌乳牛舍可容纳2880头泌乳牛;犊牛舍4栋;鱼骨式挤奶厅2栋;转盘式挤奶厅2栋;80位挤奶转盘8个。
“智慧牧场”精准养牛
蚌埠牧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养殖技术先进,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牧场数字化信息平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建设“智慧牧场”,推广应用标准化养殖和奶牛精准饲养技术,引领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
特别是智能饲料系统,也就是独属于牛牛们的“御膳房”。主要分为:精料库、干草料库、青贮窖、智能全日粮混搅拌罐和输送系统,奶牛每天采食的饲料全部在此加工。所有的饲料通过传送带输送进设备后,通过搅拌制成奶牛的“美味大餐”,再由饲喂车按照规定时间运送至各个牛舍。
同时考虑到不同牛群营养所需,牧场实行分群喂养,还有专门的营养人员精心为每类牛群或每个牛舍、每栏牛制备最合适它们的饲料配方,保证奶牛全天都有清洁足量水源,自由采食。
绿色引领,和谐共生
蚌埠牧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配套建设了集粪污发酵和沼气发电一体的粪污处理系统,采用“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牛粪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作为农田水肥利用,实现了沼气发电(6000万度/年)、沼渣垫料(30万立方米/年)、有机液肥还田(120万立方米/年)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牧场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牧场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自落地以来解决周边就业人员1200余人,并成立了以现代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联合体成员、超20000户农户种植优质玉米等饲料作物10万余亩,带动当地居民每年增收1500万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淮河穿城而过的蚌埠
沐浴着深秋暖阳的牧场
这里不仅有愉快生活的牛牛们
还有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模式
更有不断富裕起来的人们